发布日期:2025-03-11 来源:未知
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报告:肝癌在我国发病率位列第四、死亡率位列第二,每年新发病例近37万;研究表明:超过80%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相关,而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。
最近有一位中年乙肝患者,来院检查竟都查出了肝癌,肝癌这个沉默的杀手,正悄无声息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。
张某,女,56岁,因得了乙肝不重视病情,以为身体没有反应就没有定期复查和规范性治疗,导致肝硬化继转变为肝癌。刚入院时肝区疼痛,乏力,精神状态差,甲胎蛋白38000ng/ml,左肝不规则肿块12×10CM,伴有胃底静脉曲张。
入院期间,主任给予双抗免疫治疗,靶向治疗,中西医结合治疗,中途不断根据病人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确保每个治疗阶段效果!
治疗后:乏力,精神状态有所改善,甲胎蛋白下降为1871ng/ml,左肝不规则肿块较之前12×10CM明显降低为 7.7X4.2cm,生活质量提高,病情好转稳定!
1、什么是肝癌?
2、哪些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?
肝癌高危人群包括:具有HBV和/或HCV感染、过度饮酒、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、患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,尤其是年龄>40岁的男性。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,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,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
3、肝癌的临床表现
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钝痛、胀痛或刺痛,夜间或劳累后加重。疼痛是因癌肿迅速生长时肝包膜紧张所致。疼痛部位与病变位置有密切关系,如位于肝右叶顶部的癌肿累及膈肌时,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。左肝癌常表现为胃区疼痛。当肝癌结节发生坏死、破裂,引起腹腔内出血时,则表现为突发右上腹剧痛,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等。
肝癌、胃癌和肠癌,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前十的癌症,都不可忽视。为降低它们的发病率,针对广大市民健康问题,我院全面开展肝胃双筛活动,一站式检测,助力早筛早治,守护肝脏胃肠健康!
4、肝癌诊断
AFP、肝癌三项、腹部超声、腹部增强CT、磁共振(MRI)、选择肝动脉造影等检查,或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是最可靠的方法,但因有出血或针道转移风险,多在非侵入性检查未能确诊时考虑。这里提醒一下,应重视AFP阴性的肝癌。
5、肝癌治疗
以手术切除为主,主要是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,其次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、肝动脉灌注化疗、消融治疗、放射治疗、靶向药物、免疫治疗、中医中药治疗。应根据每位肝友的具体情况,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6、肝癌能及早防范吗?
1.乙肝是导致肝癌最重要的病因,尤其是有肝硬化、肝癌家族史者,更应积极抗病毒治疗,慢性乙肝结合病情建议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。
2. 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,切勿盲目服药,至少每半年行肝功能、肾功能、血常规、高灵敏乙肝病毒定量、甲胎蛋白、腹部彩超检查。
3. 发现肝内直径1~2cm或大于2cm的结节,尤其是合并肝硬化者,AFP、动态增强CT、肝细胞高特异性MRI对比剂(普美显)不支持肝癌特征时,每2~3个月行甲胎蛋白、甲胎蛋白异质体、异常凝血酶原、腹部彩超、增强CT、MRI检查,必要时行病灶穿刺活检。
4. 有乙肝病史的孕妇达到抗病毒指征时,应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,进行母婴阻断,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肝硬化、肝癌的发生。
5. 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,尤其是婴幼儿按标准方案接种乙肝疫苗,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,降低肝癌风险。
6.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尽早使用干扰素治疗。
7.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(PBC)女性多见,但男性和肝硬化是PBC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,需每6个月复查腹部彩超和甲胎蛋白。
8. 嗜酒者,应戒酒,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硬化者,在戒酒的基础上每3-6个月复查一次。
9. 脂肪肝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、饮食习惯,减轻体重,定期监测腹部彩超、肝功能、血脂、血糖水平、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硬度值及脂肪变检测,出现肝纤维化时更应重视。
10. 肝癌的发生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,不良的情绪刺激、过重的精神负担,也是其危险因素。
肝癌虽然可怕,但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、饮食习惯,乐观的心态、稳定的情绪、适当的锻炼、充足的睡眠,以及重视定期体检,早筛查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能够有效抵御这一威胁。肝友们应积极且规范地进行抗病毒治疗,远离肝癌这个杀手,避免它在沉默中暴发,从而享受美好人生!
公益救助
病症索引
快速就诊通道
>>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